说的好,其实真不如做的好!

创建于:2013/7/1 15:43:34 阅读: 0

 这几天,颇为关注管杂的理论流,毕竟管杂依旧还是个观点碰撞的地方,有碰撞才有火花,有火花才能迸发睿智。

 只不过最近的碰撞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就为了“不和谐”我要赞一个,我们和谐的太久,和谐的太多,和谐在我们观点里根深蒂固,我们甚至失去了反驳的勇气,要和谐有个屁用啊?还是不和谐好,不和谐起码能让人思考,不和谐起码能让人争论,不和谐起码能让我们共同成长。

 各位都是大佬,都是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管理解读的也比我深,肯定各位在各自的管理层面上都有了显著的收获,不然又怎会那么的言之凿凿呢?我很佩服各位的地方就是各位能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理论分享出来,并加以辩驳分析,这让我这种什么都不懂的人获益匪浅!

 常言道,说得好,不如做的好。

 各地方有各地方的特色,每个企业也有每个企业的不同。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个萝卜也只有一个坑,我相信企业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我从不相信企业的管理经验可以临摹。

 以前我在一个生产厂家接触了两个车间主任。一个四十多岁,一个三十多岁。

 三十多岁的人侃侃而谈,意气风发,管理经验、管理方式说的是一套又一套,并且这个三十多岁的人,在很多地方都做过管理层,据他自己交代,他做的很厉害,不然这个厂也不会把他挖来,我们深深佩服这个三十多岁的人。

 四十岁的车间主任话不多,管理经验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据说初中毕业就没读过书,能做到车间主任唯一的原因,便是他在工厂的时间最长。这个车间主任生产计划安排得当,员工加班休息他也总是能安排的合理。

 就这样,两条生产线开始了竞争,原本我是想跟着三十多岁的车间主任,毕竟年纪相差不多,有一点共同语言。事与愿违的是,我跟了四十岁的车间主任,那个话不多不苟言笑的老男人。

 就这样我在厂里做了三个月,出人意料的是三个月后,三十岁的车间主任辞职了,理由竟是员工素质差,不服从领导安排!!

 这样的结果谁都没有料到。后来在我跟那组生产线上的员工聊天得知,三十岁的中年人,每次上班前都搞一次动员大会,十几分钟,搞的跟传销似的,听得恶心,影响情绪。

 可能到这里大家已经猜出来了,没错,三十岁的车间主任,以前是在理发店当过店长的、,于是把理发店的那一套搬进了生产厂家。

 所以我在这里提点各位辩论的商友们,各行各业,不尽相同,辩论的时候,依据行业做判断,切不可把话说死了!


浏览 |

评论 0 |

更多
表情